耒水流域铊污染事件引关注
根据官方通报及媒体报道,湖南省耒水流域近期发生铊浓度异常事件,引发广泛关注。
以下是事件的主要进展及官方回应:
一、事件概述 1. 铊浓度异常发现 2025年3月16日20时,耒水郴州-衡阳跨市断面的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监测到铊浓度为0.13微克/升,超过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中规定的0.1微克/升限值,威胁下游饮用水安全。
2. 应急响应启动 永兴县政府于3月17日0时启动耒水流域(永兴段)突发环境事件Ⅳ级应急响应,并联合下游地区协同处置。郴州、衡阳两地成立应急指挥部,生态环境部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派专家组赴现场指导
二、污染源确认 3月17日经排查溯源,确定污染源为郴州市苏仙区某水泥企业。该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窑炉时,窑炉内残留的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,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水体,导致铊污染
三、应急处置措施
1. 污染源控制 涉事企业的废水被转运至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处置,并采取防渗处理、修建应急池等措施清除隐患。 对受污染河段投加除铊剂,通过化学沉淀法降低铊浓度,并加强水质监测与水量调度。
2. 水质恢复预测 专家表示,在切断污染源后,若治理措施有效且上游清水稀释充分,下游水质预计7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. 四、饮用水安全保障 监测结果:自3月16日以来,下游各水厂出水铊浓度均低于0.1微克/升限值,供水安全未受影响。 公众沟通:官方多次通报强调沿线饮用水安全,并提醒部分企业暂停使用耒水段水源(如衡阳某盐化公司临时通知),后确认隐患已消除。
五、后续处理 1. 责任认定与整改 涉事企业虽非直接涉铊企业,但暴露了重金属污染源排查的疏漏。环保部门正进行责任认定,并加强相关企业监管 2. 历史问题警示 此前郴州曾发生企业干扰监测设施致铊超标事件(2024年5月),此次事件再次凸显源头防控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,铊是一种剧毒重金属,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危害。其毒性高于汞、镉和铅,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导致神经系统、肾脏和骨骼损伤。因此,及时发现并处理铊污染事件至关重要。湖南省已在全国率先制定《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并逐步推广至其他省份。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建议加强跨区域联动,建立上下游水质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。同时,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,避免随意倾倒含铊废液。
此次耒水铊浓度异常事件提醒我们,涉铊污染治理仍需持续加大力度,继续推进涉铊企业整治工作,确保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。 此次事件反映了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复杂性,官方通过快速响应和跨区域协作有效控制了污染扩散。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涉重金属企业的全流程监管,避免类似事件重演。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实时水质监测信息,确保饮水安全.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