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崛起背后的“念能”奥秘
起心动念定律:华为崛起背后的“念能”奥秘
	
念头,是世间最微小的存在,却蕴含着最强大的力量。它决定了个人成就的边界,也划定了企业发展的疆域。
在我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,太多人专注于方法、技巧和策略,却忽略了那个最根本、最核心的要素——起心动念。
那些修心一辈子却毫无改变的人,问题不在于修行的时间不够,而是他们的核心念头从未真正转变。华为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华为,正是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,都守护了正确的心念。
	
 
心念之力,世间最强大的能量源
“起心动念是天下间最厉害的东西”。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,却揭示了宇宙间一个根本法则:一切创造始于念头。
念头是能量的载体,是行动的蓝图,是现实的种子。每一个伟大的企业,每一件伟大的产品,都最初源于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的一个简单念头。
这个念头如同一颗种子,蕴含着未来成长的所有基因代码。种子的质量决定了植物的健康状况,同样,念头的纯度决定了成果的价值。
有些修心一辈子为什么什么都没改变?关键就在于他的念头没有变。他可能改变了行为,改变了言语,甚至改变了外表,但如果内心深处最核心的念头没有转变,一切努力都只是表面的装饰。
2 善护念:华为如何守护它的初心
“要善护念,不管你做多少好事,你的念头发出的念头是很重要的,你的念头是否是真心为他人着想。”
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,我们能看到“善护念”的深刻实践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创业初期就定下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核心价值观,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融入每一个华为员工心中的核心心念。
在华为,每一个决策、每一个创新、每一次服务,都被要求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利益出发。这种起心动念的纯粹性,使得华为能够在众多通信设备企业中脱颖而出,成为全球领导者。
华为的成功,首先是发心上的成功。它不是为了单纯追求利润,而是为了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。这个念头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。
3 第一念:决定命运的那一秒钟
“不管是做什么,你第1秒发出的那个念头,都是充满生机的种子。”
我们面对任何情境时,内心第一时间、未经修饰的反应(第一念),最能体现我们真实的生命状态和修行水平。这个第一念,就像一颗种子,包含着未来所有发展的基因。
在华为的历史上,有无数关键时刻,华为人都守住了自己的“第一念”:
当华为面临美国制裁时,第一念不是“屈服”或“抱怨”,而是“加大研发投入,实现技术自立”;当客户提出苛刻要求时,第一念不是“拒绝”或加价”,而是“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”。
这些第一念的生机,最终成长为了华为强大的竞争力。海思芯片、鸿蒙系统等备胎计划,都是在这些生机之念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起来的。
5 案例对比:生机之念与邪气之念的不同命运
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,我们既能看到坚守生机之念带来的巨大成功,也能看到邪气之念导致的个人悲剧。
生机之念:孟晚舟的坚韧与回归
2018年12月,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,被当地警方以美国引渡令为由逮捕。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。
在被拘押的1028天里,孟晚舟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与冷静。尽管脚踝上戴着沉重的电子脚镣,行动受到严格限制,但每一次面对媒体、每一次在听证会上,她都保持着优雅与镇定,眼神中没有一丝退缩。
她的第一念不是怨恨或绝望,而是坚守和信念——对父亲的信任,对华为的信任,对祖国的信任。这个生机之念,支持她度过了艰难的时刻,并最终赢得了回国的胜利。
邪气之念:技术叛徒的堕落
与孟晚舟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那些因邪气之念而走向堕落的前华为员工。
2025年曝出的华为前技术总监张琨案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张琨曾是华为引以为傲的“海归精英”:北大保送、中科院硕士、美国双硕士加博士后,2011年顶着高通工程师光环加盟华为。
十年间,他主导华为Hi1101至Hi1105系列Wi-Fi芯片研发,晋升21级技术总监(全公司仅个位数),被业内称为“Wi-Fi之王”。但无人知晓,这位掌握射频芯片命脉的核心人物,留学时已秘密加入美国籍,回国后刻意隐瞒双重身份。
当2020年美国对华为芯片断供时,张琨迅速启动“技术搬运计划”。他离职后在南京闪电注册尊湃通讯,两周内挖走20余名华为核心工程师,其中14人尚在竞业禁止期。
这支“华为复制团”分工堪比间谍网:蚂蚁搬家组手抄芯片设计图,将A4纸伪装成草稿带出;数字拆解组把40G技术文档切割成<10MB碎片,经私人邮箱分批发送;硬件走私组用儿童手表存储芯片照片,智能手环传输加密数据。
张琨的第一念是贪婪和背叛,这个邪气之念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。2025年7月,上海法院祭出半导体行业最严判决:主犯张琨获刑6年,终身禁业;13名从犯刑期累计超60年;尊湃通讯强制解散,9965万资产冻结。所有侵权资料被物理销毁。
生邪之念:李一男的才华与迷失
李一男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嘘。他曾是华为的传奇人物,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,23岁硕士毕业加入华为,4年时间从实习生升到副总裁,成为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,实际地位和权力仅次于“左非右芳”。
任正非非常欣赏李一男身上那股闯劲儿。但这位绝顶聪明又被外界猜测会接替任正非的人,在2000年离开华为,独创北京港湾通信公司,与华为展开竞争。
李一男的第一念是自我和野心,这个念头导致他离开了华为这个平台。尽管后来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,李一男重返华为,但他之后的人生道路却越走越偏。
2015年,李一男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750万元。这位天才少年的才华最终迷失在了错误的起心动念上。
6 华为如何守护组织的心念?
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庞大组织,华为如何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守护正确的起心动念?华为在这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努力。
文化熏陶:价值观的潜移默化
华为通过持续的文化建设,将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艰苦奋斗”的核心价值观深植于每个员工心中。这不是强制性的灌输,而是通过制度建设、激励机制和日常管理,让员工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起心动念。
制度保障:防止心念的偏差
华为也通过制度设计来防止个人心念的偏差影响组织健康。2025年3月,华为发现内部存在招聘舞弊行为后,立即进行了严厉整顿。
通报指出,72名华为正式员工及19名非雇员在招聘非雇员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,多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资产获利。华为对涉事人员予以开除,并要求其退回非法获利、赔偿公司损失。
这种雷霆手段维护了组织的纯洁性,防止了歪风邪气的蔓延。
自我批判:持续净化组织心念
华为还建立了独特的自我批判机制。2021年,在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2.0总纲第二期研讨班上,一些华为高管甚至对总裁任正非进行了批判。
任正非一直倡导心胸开放,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,正因如此,大家才能这样畅所欲言,公司才能不断前进。这种自我批判的文化,使得华为能够不断净化组织的心念,保持组织的健康度。
7如何培养个人的生机之念?
作为个人,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生机之念,避免邪气之念?华为人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觉察训练:识别第一念的品质
我们需要培养对自己念头的觉察能力。在任何情境下,留意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,是倾向于理解和支持,还是批评和拒绝?是包容和接纳,还是排斥和否定?
通过这种持续的觉察训练,我们能够逐渐识别自己念头的品质,并有意识地选择生机之念。
转念实践:从邪气到生机的转换
当我们发现自己产生了邪气之念,不要自责或压抑,而是尝试将其转换为生机之念。
例如,当同事获得升迁时,如果第一念是嫉妒(邪气之念),可以 consciously 转换为:“真为他高兴,我可以向他学习如何做得更好”(生机之念)。这种转念练习能够逐渐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。
环境选择:亲近正能量的人和事
我们的念头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。华为强调“以奋斗者为本”,就是营造一个正能量场,让员工在这个场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积极的起心动念。
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选择环境,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,少接触负能量源,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心念。
8 心念的宇宙:从个人到组织的能量场
起心动念不仅是个人的心理活动,也是一种能量现象,能够影响和改变周围的能量场。
华为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,不仅仅是因为高薪和福利,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正能量场。在这个场域中,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,都能够通过奋斗改变命运。
这种能量场的形成,源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其核心团队的初心和愿力。任正非创业初期并非为了个人财富,而是为了“活下去”和“有所作为”。这个相对纯粹的起心动念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加入华为,共同创造了今天的奇迹。
组织的能量场始于领导者的起心动念,成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守护。当一个组织中的大多数人都能保持生机之念时,这个组织就会拥有无可阻挡的力量。
	
 
在华为园区,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奔波着。然而,在这外在的运动之下,有一股更强大的内在能量在流动——那就是华为人心中的生机之念。
它看不见摸不着,却决定了华为产品的品质、服务的温度和创新的速度。它无法用KPI考核,却是华为竞争力的真正源泉。
起心动念,确实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。它无声无息,却塑造着一切可见的现实;它无形无相,却决定着所有有形事物的命运。
善护此念,便是掌握了成功的终极密码。
	
 
总编原创
咨询、投稿qq邮箱:51297629@qq.com

